![]() |
当前位置:首页 学习资源 试卷真题 | ||||||||||||||||||||||||||||||||||||||||||||||||||
试题六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对应的方格里。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会议是( ) A.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B.遵义会议 C.党的二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A.以人为本 B.发展 C.建设和谐社会 D.全面协调可持续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 A.实事求是 B.与时俱进 C.解放思想 D.求真务实 4.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C.买办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5.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 ) A.三大改造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一化三改 6.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措施是( ) A.限制 B.征用 C.赎买 D.没收 7.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 A.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D.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8.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D.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9.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A.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一场无产阶级革命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变落后的社会生产力 10.在我国现阶段所有制机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在所有制中占主体地位 B.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C.限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D.在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1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主党派是( ) A.执政党 B.在野党 C.参政党 D.反对党 12.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B.中华民族的文化 C.融入西方的文化 D.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文化 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坚持科学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民主政治 14.台湾问题的实质是( ) A.殖民统治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美关系问题 C.中国的内政问题 D.外交问题 15.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提出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的是( ) A.朱德 B.邓小平 C.周恩来 D.毛泽东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或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对应的方格里。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 )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土地革命 17.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8.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指( ) A.买办性 B.妥协性 C.垄断性 D.革命性 19.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遵循的原则有( )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重点突破 20.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行使国家立法权 D.参政议政 2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营经济 E.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E.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3.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二为”方针是指( ) A.为经济建设服务 B.为人民服务 C.为社会主义服务 D.为现代化服务 2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 A.中介组织从业人员 B.工人 C.农民 D.自由职业人员 E.知识分子 25.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新时期党的建设主要包括( ) 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 D.制度建设 E.反腐倡廉建设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7.阐述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基本内容。 28.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29.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30.什么是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四、论述题(共计20分) 3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外记者时用亲切朴实的话语点明了党执政兴国的最终目标,那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当前民生问题业已成为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谈一谈如何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五、材料分析题(共15分) 3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改革开放以前,我们过高地估计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切合实际,导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失误。邓小平在总结这一时期的历史经验时指出:“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材料2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是错误的。我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取得了旧中国根本不可能达到的成就,初步地但有力地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我们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我国的社会主义 建设是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开始进行的,面临的现实基础比较薄弱。 材料3 我们要经常记住,我们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只有长期奋斗才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例如煤产量,一九七八年,美国商品煤五亿九千九百多万吨,苏联原煤七亿二千四百万吨,我们去年的原煤也达到六亿三千多万吨,似乎不算少。但是,按每人平均占有量计算,我们就少多了。……总之,我们拥有各种有利条件,一定能够赶上世界上的先进国家;但是也要认识到,为了缩短和消除两三个世纪至少一个多世纪所造成的差距,必须下长期的决心。 ——选自《邓小平文选》第2版,第2卷 材料4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 ——选自《邓小平文选》第1版,第3卷
请回答: (1)材料1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2)根据材料2,回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5分) (3)材料3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4)结合材料4,回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5分)
|
||||||||||||||||||||||||||||||||||||||||||||||||||
|